-
基于城市物流的两轮电动车续驶测试工况构建
作者:张琪,王文彬,屈恒博,蓝松
摘要:为准确测试两轮电动车真实行驶状态下的实际续驶里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车速表和指南针应用软件采集2位外卖配送员在合肥市城区和城郊一周的实际行驶数据,综合考虑车速、路况等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准确反映两轮电动车实际行驶状况的综合测试工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的工况更贴近两轮电动车日常使用场景,可以为其续驶能力评...
-
Co-N-C纳米复合材料氧还原反应性能分析
作者:牛福,栾惟然
摘要:为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性能,采用模板法、水热法和高温热解还原制备Co-N-C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结合三电极测试体系分析不同硝酸钴质量、煅烧温度下催化剂样品的ORR性能,并将Pt-C催化剂作为标准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o-N-C催化剂最佳煅烧温度为900 ℃;硝酸钴质量为50 mg、煅烧温度为900 ℃时的催化剂Co-N-C-50-900的半波电位及...
-
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系统设计与分析
作者:刘黎明,任冲冲,刘敏,王桂华,白书战,李国祥
摘要:分析流通、闭端、循环三种供氢系统布置方式的特点,针对功率为150 kW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对循环式供氢系统布置方案进行改进设计,搭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9种不同的电池工作状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探讨循环泵的转速、排气周期和排气时间对燃料电池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燃料电池阳极处氮气的体积分数随电流增大而增大;循环泵转速对电堆阳极氮气体积分数没有影响;当排气周期小于10 s...
-
高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的燃烧特性
作者:王宝军,李国祥
摘要:为准确分析高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的燃烧特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三参数模型;根据高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的组分特点,基于合成气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仿真研究预热温度、燃料含氢量、燃料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对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和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预热温度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较大,预热温度降低100 K,点火延迟时间呈指数增长;气体组分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大于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反应...
-
附加式二维声学黑洞减振特性
作者:邢其森,徐传燕,黄显利,李永生,王帅杰,刘润达,刘永利
摘要:为研究附加式二维声学黑洞(two-dimensional acoustic black holes,2DABH)的减振降噪效果,以二维框架、发动机标准块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低刚度和高刚度结构,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对二维框架、发动机标准块进行模态分析,确定框架结构、发动机标准块的振动能量多集中在结构各角位置。对二维框架、发动机标准块能量密度较高区域安装附加式2DABH结构后不同频段下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二维框架安装2DABH后,振动...
-
配气相位对船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作者:穆振仟,冯歆,李猛猛,谢宗法,李龙,李珂
摘要:使用仿真软件建立某船用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标定,研究配气相位对柴油机进气质量流量、涡前温度、燃油消耗率、有效功率及爆发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提前角增大,柴油机的进气质量流量增大,涡前温度降低,燃油消耗率先减少后增大,有效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同一转速和负荷下,爆发压力随排气提前角的变化不明显;进气迟闭角增大,柴油机的进气质量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涡前温度不断升高,燃油消耗率...
-
燃气机曲轴中心距检具设计
作者:姜玉玺,王华龙,张涛,宗军
摘要:为了提高曲轴中心距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根据V形支承定位理论,设计新型曲轴中心距检具,并进行实际曲轴中心距测量验证。新型曲轴中心距检具由V形支承、横梁、表座、百分表、圆柱销、菱形销、中空螺栓、定位柱组成。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设计的曲轴中心距检具的测量误差在±0.01 mm以内,满足现有产品公差不超过±0.1 mm的要求,测量结果波动小,与数控检测机床检测结果的最大偏差为0.005 mm,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
横向射流破碎机理与雾化特性
作者:李渝丽
摘要:为增强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提高横向射流雾化效果,从破碎模式与表面波形成机理、雾化影响因素两方面分析横向射流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研究不足,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破碎模式由液气动量通量比与韦伯数共同决定;射流柱受瑞利-泰勒(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和开尔文-赫姆霍兹(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共同作用发生变形形成表面波;气液剪切产生KH不稳定波,使射流主要产生表面破碎;气液挤压产生RT...
-
功率元件浸没式热管换热器试验研究
作者:褚礼亚,柴中华,奚俊彬,史婷婷,陆国栋
摘要:为提高功率元件浸没式热管换热器的散热性能,将功率元件不同程度地浸入到热管换热器的液态工质中,开展重力热管试验,研究不同浸没方式下热管换热器的极限热负荷,固定工质液温、功率元件和热管换热器接触面的壁温时热管的换热性能,冷风侧出口截面的均温性。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利用工质相变换热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界,可以消除接触式换热中接触面位置的高热阻,最大限度地保障功率元件表面温度的一致性;与接触式换...
-
增压柴油机蒸汽喷注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研究
作者:朱思鹏,韩圣俊,封金凤,白书战
摘要:为实现增压柴油机排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基于某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设计并搭建蒸汽喷注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研究蒸汽喷注余热回收系统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低转速工况下,蒸汽喷注可有效改善增压压力,柴油机燃油消耗率最大可降低5.8 g/(kW·h);在高转速工况下,喷注蒸汽进一步增大柴油机的排气背压,但无法改善柴油机的燃油消耗。为改善蒸汽喷注余热回收系统的效果,需进一步优化柴油机增压系统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