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25年第1期
  • 防错防混技术在活塞机加工自动线的应用

    作者:梁伟伟,罗绍杰,王磊,尹志诚,朱俊奎

    摘要:为提高活塞机加工自动生产线工作效率,通过分析活塞生产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研究防错防混技术,分析视觉影像防错防混、夹具气密检测防错、夹具硬性干涉防错、断刀检测防错技术在生产线不同工序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塞工艺设计方面,防错防混技术可预防失效机理或失效模式产生;在加工过程检验控制方面,防错防混技术可杜绝活塞失效件流出,提高活塞机加工自动线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 重型新能源商用车换电箱轻量化设计

    作者:朱秀文,李伟,张东江,周帅,王彤

    摘要:为解决换电式重卡换电箱质量过大的问题,在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某重型纯电动商用车换电箱框架进行轻量化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轻量化换电箱的约束模态、静强度、变形,结合台架振动试验与整车强化坏路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轻量化设计后,换电箱质量由735 kg减轻至426 kg;换电箱优化后的一阶振型模态频率为12.24 Hz,满足模态频率大于10.00 Hz的要求;前进中紧急制动、右急转弯、向上颠簸工况、换电提升4种典型工...

  • 扩散火焰中丁醇对排放中粒子数量的影响

    作者:张克松,丁文浩,崔福兴

    摘要:为研究正丁醇对甲苯的稀释作用及正丁醇中的氧对尾气中粒子数量(particle number,PN)的影响,以正庚烷/甲苯/正丁醇为燃料,利用扩散充电式颗粒计数器测量自然对流扩散火焰中的PN,分析无正丁醇时二元燃料中甲苯体积分数对粒子数密度的影响,评估稀释作用对PN的影响;保持正庚烷和甲苯的体积比为83/17,分析添加正丁醇时三元燃料产生的粒子数密度,通过三元燃料与二元燃粒产生的粒子数密度的差评估氧的作用对PN的影响。结果表...

  • 增压直喷低压EGR发动机GPF再生效率研究

    作者:宁成钢,孙孟祥,张家瑞,刘勇,朱文武,王东,郭俊德

    摘要:为提高某增压、直喷、低压废气再循环(low-pressur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LP-EGR)、米勒循环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的再生效率,优化GPF再生控制策略,并进行城市工况和城郊工况下的GPF再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混合动力控制单元(hybrid control unit,HCU)作为GPF再生的关联控制器,由HCU控制再生过程,城市工况、城郊工况下的实际再生碳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和15%,有效解...

  • 生物质气机组排气余热发电的工程应用

    作者:邵剑波

    摘要:为高效回收生物质气机组高温排气余热并用于发电,设计每台机组配置一个锅炉、多台机组配置一个锅炉(排气先汇总再进锅炉)、多台机组配置一个锅炉(排气先进锅炉再汇总)3种排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案,通过对排气回收方式、锅炉结构、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主要系统的参数和关键设备选型,筛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多台机组配置一个锅炉(排气先进锅炉再汇总)的方案总体造价较低,排气排放互不干扰,且年利润较高,是最...

  • Z180/T船用单一LNG燃料发动机研发

    作者:张洪祥,李杰,肖龙波,魏学涛,杨尚刚,荆涛

    摘要:为满足缸径小于200 mm、功率不低于600 kW的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船用主机市场需求,以Z6180双燃料发动机为原型机,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发动机的空气系统、燃气系统和控制系统,开发一款缸径为180 mm的单一燃料船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动机,基于《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二阶段)》要求对发动机进行2 000 h的排放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LNG燃料发动机满足设计要求,...

  • 基于悬架本征参数的商用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作者:刘辉,闫安,韩振

    摘要:为了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因素,采用降低前悬架参数高度、调整横向稳定杆外形和结构尺寸、降低钢板弹簧空载弧高等措施进行优化,基于ADAMS/Car软件创建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前悬架参数、横向稳定杆、后悬架参数优化前、后,车辆在稳态回转工况、转向盘角阶跃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调整稳定杆径向截面直径的优化方案,车辆稳态回转工况下,随着侧向加速度增大,前、后轴侧偏角绝对...

  • 减少天然气发动机后燃的改进优化

    作者:李晓东,游凯,许晓颖,马俊方

    摘要:为解决某天然气发动机后燃问题,进行台架试验,分析点火角域电压、空燃比、缸压及主从两侧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实际燃气质量流量,确定后燃的主要原因为从侧ECU采用速度密度法计算混合气质量迟滞,使瞬态工况实际空燃比偏小,燃气体积分数偏大。采用调整从侧充气效率、提高最小节气门限值减缓瞬态过程、将从侧ECU燃气质量流量由速度密度法改为节气门计算方法3种措施进行改进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 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液复合调速器动态特性数学建模

    作者:曲志林,赵永超,杨军,白云

    摘要:为提高柴油机在负载变化时的转速稳定性及工作效率,针对某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液复合调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学建模;将电液复合调速器组成划分为机械调速部分、气动调速部分、动力输出油缸部分、缓冲活塞和喷嘴挡板阀部分,分析其工作原理;根据各部分具体受力分别对五大部分的关键部件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得到该电液复合调速器传动部分、调速系统Y1和调速系统Y2的传递函数方框图,为电液复合调速器的性能分析和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参...

  • 光伏–锂电池混合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仿真

    作者:傅泽浩,黑月凯,张强

    摘要:针对传统光伏能源汽车充电困难、续驶里程短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光伏电池与锂电池混合能源管理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包含光伏电池模型和锂电池模型的混合能源系统模型,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优化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利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和双向直流(direct current,DC)/DC变换电路实现锂电池的充放电自动转换功...

共14条  1/2 
首页上页  
通信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0531-80687340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编辑部电话:0531-80687025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编辑部版权所有 网站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