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低压EGR系统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作者:辛志鹏,杨丽君,郭昭,田江伟
摘要:为提高柴油机性能、降低排放和油耗,分析高、低压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系统的优缺点,对装配高/低压EGR系统的某2.0 L柴油机进行台架及整车试验,研究高/低压EGR系统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匹配高/低压EGR系统并合理分配其应用可有效降低柴油机油耗及排放,相比仅匹配高压EGR系统的柴油机,高/低压EGR联合应用的柴油机油耗降低3.1%,NOx排放降低3.0%,颗粒物排放降低22.2%;低压EGR可减少流...
-
某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空速计算方法
作者:刘建军,张建华,王明杰,白书战
摘要:为提高柴油机后处理装置性能,分析排气质量流量计算方法,开展台架试验采集标准工况下柴油机的进气质量流量;基于进气密度和进气质量流量,分别用进气流量和油耗量测量法、碳平衡法计算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空速,并对比2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进气质量流量和油耗量测量法、碳平衡法计算的尾气后处理装置空速结果接近,2种方法计算的空速的相对误差为3.94%,均可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空速计算;相比碳平衡法,基于进气...
-
进气道滚流比对发动机压升率及噪声的影响
作者:赵磊,纪雷,赵铮,关昊,杨敏敏,李东辉
摘要:以某双喷射6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高滚流比和低滚流比2种进气道,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L Fire对缸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动机燃烧特性,并进行台架燃烧测试和噪声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 8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1.3 MPa工况下,相比高滚流进气道方案,低滚流气道方案的缸内第一、二个峰值滚流比分别降低了43.3%、34.9%,最大缸内平均压力降低544 kPa,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16.84%。台架试验结果表明:2种进...
-
大涵道比发动机核心机流量与推力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宇峰,李长晖,丁宁,魏宝锋
摘要:为满足大涵道比发动机不同起飞推力的设计要求,对不同进气质量流量及压缩比的核心机采用Gasturb软件开展发动机起飞推力相关性研究;以压缩比最大、核心机进气质量流量最大的核心机为例,采用核心机低压部件重新匹配方法,试验设计不同推力量级下对应的发动机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核心机进气质量流量对发动机起飞推力影响较大,核心机压缩比对发动机推力影响较小;核心机进气质量流量越大,发动机推力越大;降低低压部件级数,可...
-
运行工况及轴承间隙对主轴承润滑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国强,纪少波,李卫,张珂,岳远航,潘驰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曲轴-主轴承润滑状态的影响规律,搭建发动机多体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不同转速、润滑油温度及主轴承间隙下,主轴承所受载荷、最小油膜厚度、峰值油膜压力及轴心轨迹等主轴承润滑参数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主轴承所受载荷及峰值油膜压力均随转速、主轴承间隙增大而增大,随润滑油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小油膜厚度随润滑油温度、主轴承间隙增大而减小,随转速变化规律不明显;当主轴承间隙增加时,曲轴的轴心...
-
某发动机活塞环装配装置的研制
作者:孙京博,张英,张成春,王祎堃
摘要:为提高发动机活塞环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根据活塞环直径和开口形状,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设计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缸径为200~250 mm的活塞环装配装置并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活塞环装配装置可以保证活塞环的安装质量,成本低,操作简单,通用性强,使用该装置装配的活塞环均未出现碎裂故障;安装一套三环活塞环组的装配时间由8 min减少到5 min。该装置能够满足活塞环装配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需求。
-
12V190燃气内燃机曲轴平衡块极限轮廓设计
作者:王太涛
摘要:为解决12V190燃气内燃机增大行程时曲轴平衡块需增大质径积造成的平衡块形状设计困难问题,通过推导活塞相对平衡块的位移公式,绘制活塞裙底部运动包络线,确定平衡块的极限轮廓。使用三维软件进行运动模拟,验证平衡块极限轮廓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活塞裙底和平衡块不干涉且紧密贴合。根据12V190燃气内燃机的结构和平衡块的加工工艺,将平衡块的极限外轮廓由椭圆修正为圆弧,并在活塞底部设计避让弧,使平衡块的重心外移,获得...
-
基于欧拉-欧拉方法的CO2电解池水气传输特性
作者:朱姗,黄杰,马凤翔,赵跃,刘伟,周涛涛
摘要:为研究CO2电解还原过程中的水-气传输特性,基于欧拉-欧拉方法,建立CO2电解池中多相传质过程与电化学相耦合的计算模型,搭建CO2电解池试验测试平台,基于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单通道模型和大尺寸单蛇形流场模型对电解池工作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较大的水流速度可以加快生成气体的排出,利于催化层电化学反应进行;在大尺寸流场中,由于水排出不及时,有相当一部分水通过质子交换膜传递到...
-
工作条件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作者:赵明,李国祥,王桂华,白书战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的计算方法,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多物理场仿真模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工作温度、反应物相对湿度、多孔介质孔隙率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符合实际且精度较高;在高工作电压下,工作温度、反应物相对湿度、多孔介质孔隙率对PEMFC的输出性能影响不大;在低工作电压下,工作温度低、反应物相对湿度低、多孔介质孔隙率大时PE...
-
基于广义传递函数的非线性碰撞数据模态分析
作者:秦真山,陆史浩,阮军武,李思远,宋汉文
摘要:研究机械系统各部件间隙导致的碰撞现象,设计单边约束悬臂梁施加正弦激励的碰撞试验,根据实测的悬臂梁各离散点加速度响应与碰撞力构造广义传递函数,仿真分析混沌响应和周期响应下该广义传递函数的模态分布。结果表明:混沌响应下的传递函数包含准确的模态频率信息,且该广义传递函数与系统所受水平激励的振幅无关;将仿照ERA-NExT法辨识出的模态参数与悬臂梁模态振型进行比较,发现由混沌响应得到的模态振型与悬臂梁模型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