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洁剂选型与复配对喷油器积碳影响的试验研究
作者:黄镡,程莹东,王金龙,肖进
摘要:为研究不同清洁剂对积碳生成的影响规律,选取市场上常见的聚醚胺、聚异丁烯胺各3种清洁剂试样在金属片积碳试验台架上进行试验,研究清洁剂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和温度对汽油积碳的影响,并在喷油器积碳生成台架上测试喷油量。结果表明:聚醚胺在温度为120~150 ℃时,清洁效果良好,在160~200 ℃时没有清洁效果;聚异丁烯胺在120~200 ℃具有一定的清洁效果,在120~150 ℃清洁效果不如聚醚胺;汽油中聚醚胺的质量分数对积碳的清洁效果...
-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发动机压缩余隙尺寸链计算
作者:刘泽涛,徐庆增,徐玺涛
摘要:基于尺寸链和结合蒙特卡洛法随机取数原理,分析发动机装配关系,建立压缩余隙模型,设计开发计算机程序,计算压缩余隙,并与发动机压缩余隙的VSA仿真、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压缩余隙尺寸链构建方法精确度高;与实测发动机压缩余隙相比,该尺寸链构建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装配规律,可快速计算发动机冷态下的压缩余隙,提高计算精度,缩短研发周期,并可作为同类一维尺寸链计算的参考。
-
某16缸发动机排温不均匀性分析及优化
作者:张健健,王孝丽,刘臻,马超,王丹妮
摘要:为解决某16缸发电用柴油机各缸排温不均匀性问题,建立一维热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各缸不均匀性原因,设计使用中间管和定压排气管方案使各缸排气背压一致,改善各缸排温不均匀性,并进一步优化定压管方案。仿真计算表明:柴油机发火顺序和脉冲排气管设计导致各缸排气干涉是各缸排温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中间管方案可以改善各缸排气的相互影响,各缸平均排温极差比原方案降低约28%;定压排气管方案可以改善各缸排气背压不均匀性,各缸...
-
某船用柴油机各缸排温不均匀性优化设计
作者:王任信,张万枝,李玉贺,李成,马超,凌健
摘要:为优化某船用柴油机各缸排温均匀性,设计定压增压、气门正时优化技术方案和气门正时优化配合改进型MFB2凸轮型线方案,对原柴油机和各优化方案进行热力学仿真分析,对改进凸轮型线发动机进行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定压增压方案可显著改善各缸排温不均匀性,标定点各缸排温极差降低至19 ℃,但比油耗恶化显著,最大上升3.5 g/(kW·h);气门正时优化配合改进型MFB2凸轮型线算法方案可显著改善各缸排温的不均匀性,标定点各缸排温...
-
AlSi7MgCu0.5铸造发动机缸体试制
作者:梁宝乙,杨友坤,赵梓淳,温春岩,刘吉东
摘要:为提升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和制订缸体试制工艺,对某款全新设计的 AlSi7MgCu0.5 铸造发动机缸体进行批量化试制,测试缸体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变形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流程管控、优化加工工艺和严格执行质量检查,试制缸体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内外部缺陷、热处理变形和机械性能均满足要求;严格的外观检查可以降低报废率和批量制造缺陷,提高铸件的合格率。该试制工艺可以为汽车发动机缸体批量生...
-
发动机高温螺栓紧固可靠性研究
作者:赵振龙,孙丹,崔海冰
摘要:针对高温工作环境下螺栓轴力衰减问题,理论分析螺栓轴力衰减的原因;通过试验研究和分析螺栓工作温度、材料性能变化、高温蠕变、热膨胀等对高温螺栓的轴力衰减规律。研究表明:高温下材料机械性能下降、蠕变增加是导致高温螺栓轴力衰减的主要因素,材料、温度、载荷等影响高温蠕变速率,温度越高、载荷越大,蠕变速率越快,螺栓紧固件材料设计选择、连接结构优化、降低工作温度等可提高高温螺栓的可靠性。
-
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器模块模型设计
作者:江楠,鹿文慧,王盼盼,吕宪勇,闫立冰
摘要:为了提高国六天然气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精度,以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器模块硬件结构为基础,设计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器模块的模型,应用节流公式建立节气门和渐缩喷管模型、理想空气方程建立混合管段模型,并应用欧拉修正方法解决发动机瞬态运行过程中复杂非线性系统无法收敛问题;采集试验台架信号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器模型准确、有效,采用欧拉修正方法后,进气流量计算精度得到极大提高,未出现计算发散现象。
-
燃烧室结构对重型甲醇发动机缸内流动的影响
作者:宁德忠,官维,杨葵,王鹏,盛利,高强
摘要:为研究燃烧室结构对甲醇发动机缸内流动的影响,通过三维仿真计算和发动机台架测试,对比分析原缩口活塞(原活塞)和优化后的浅盆活塞(优化活塞)对甲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架试验结果与缸内湍动能计算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相比原活塞,优化活塞的缸内滚流尺度明显增大,缸内滚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混合气湍流,湍动能增加约30%;优化活塞的缸内混合气混合更均匀,火花塞附近的稀混合气较少,有助于加快...
-
壁面表面粗糙度对喷孔内空化流动特性的影响
作者:周红秀,张奥,刘悦闻,吴宇靖
摘要:为了研究柴油机喷孔表面粗糙度对小直径喷孔内空化流动的影响,采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不同喷油压力、不同孔壁粗糙度下直径为0.1 mm喷孔的内部空化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光滑壁面条件下,喷油压力及压差越大,空化水平越强,喷孔流量因数下降越严重;粗糙壁面条件下,流场内气体体积分数随粗糙度增大而降低,粗糙度增大使壁面流体的湍动能增加,但同时使壁面流体的速度降低,导致喷孔流量因数随粗糙度的增大先增...
-
国六柴油机排气热管理技术试验研究
作者:孟令军,王月华,赵文辅,高宇航,张宝坤
摘要:进行柴油机稳态和瞬态循环台架试验,研究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进气节流和燃油后喷3种热管理技术对柴油机排气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GR、进气节流阀和燃油后喷均可提高排气温度,其中进气节流阀的升温效果最好;综合使用EGR、进气节流阀和燃油后喷技术可有效提高排气温度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效率,降低NOx和烟度排放,使柴油机排放达到国六标准要求。.